我国高职教育自1980年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已经走过36年的发展历程。1999年以来,高职教育规模迅猛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的生力军,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06年以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为起点,高职教育进入内涵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在学生发展、教学改革、政策保障、服务贡献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发展,如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1.5%;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达到3.8%等。高职教育内涵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扩大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成为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示范的重要领域。
作为天津市最早举办高职教育和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天津职业大学从2006年起,依托国家高职示范校项目建设,在已有规模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了“内涵特色发展、国内引领示范”的学校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教学立校、服务兴校、科研强校”的改革发展思路, 积极引领学校改革创新,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已构建起“办学高质量、服务高起点、国内引领示范”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
1.以人为本,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人才观
学校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不存在“差生”;学校的教育功能就是要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创造学生产生自信心的环境,引导学生正面牵移,全面发展,倡导“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理念。正是“人人成才”理念的引入和实践,引导教师集中精力去了解学生、了解企业,不断寻找和创造优质的因材施教的模式。
2.以课改为核心,推进学校内涵质量发展
面对以前高职“本科压缩饼干式”课程的问题,学校提出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推进内涵质量发展的思路。学校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为主导,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及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轴心整合课程内容,序化课程结构,进行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形成了工学结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系统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围绕课改,配套建成了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功能于一体的学训基地;组建了一批高水平的“双带头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课程改革引领,取得明显的成效:学校《“均衡协调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推行高职课程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得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建成14门国家精品课程,数量上在全国高职院校排名第4;三个专业获批牵头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全国高职院校位列第1。
3.培养培训并举,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一是与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政府部门合作,系统性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每年完成各类行业企业培训上万人次,涉及百余家企业。二是依托国家师资培训基地优势,结合国家示范校建设经验和成果开展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同时承办天津市政府对外合作项目与中职国培项目等。三是牵头天津市职业培训包的开发,承担天津市职业培训包22工种,96个包,占全市总数11%,位居天津市高职院校第一。目前,学校各类社会培训量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
4.产学研用,助推学校科研强校工程
提升科研能力,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是实现学校“科研强校工程”的重要支撑。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提出了“以研促教、以研致用、以研育人”的理念:鼓励广大教师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成果转化并最终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技术应用与技术开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教授讲座、校企合作设计毕业论文、职业文化的营造等方式,促进以研育人。例如,400T冲床自动生产线、全玻璃化工仿真装置、焊条半自动包装生产线等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在更深层次上实现了产学研用共同发展的目标;同时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天津市包装生产线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全国职业院校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中心等先后落户天津职业大学,为科研强校的后续发展搭建了重要的平台,2014年天津职业大学的专利申请受理数达到473项,位列天津市高校的第3位。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学立校、服务兴校、科研强校”改革发展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内涵质量建设水平。“十二五”以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8522人,平均就业率达98.08%,“双证书”取证率达100%;我校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和学科竞赛等各类赛项中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58项,其中一等奖14项;获得省部级竞赛奖490项,其中一等奖101项等。在全国高职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1997至2015年,学校连续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届当选为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2016年,在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发布的中国高职高专科院校综合评价中,我校在全国1335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排行位列第三名。